湖北恩施学院校园风光 招生网学校展示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专业介绍 > 本科专业 > 正文

软件工程(华为鳎鹏订单班)(开发调试)

招生类别
物理+化学
学制
四年
更新时间:2024-05-30 11:04

软件工程(华为鳎鹏订单班)专业:百强名企共建,订单培养,高薪就业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华为鳎鹏订单班)

专业学制:四年

招收类型:理科

所在学院:智能工程学院

院长寄语:欢迎加入软件工程专业,一同启航编写未来世界的源代码。我们倾力打造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环境,让你掌握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软件开发、维护优化的全流程技能。在这里,你将深化逻辑思维,熟练驾驭编程语言,体验项目实战历练,对接行业前沿动态。选择软件工程,即是选择塑造和引领科技生活,让创新思维在代码间跳跃,用技术力量诠释无尽可能。期待你在这片沃土上挥洒才智,共筑数字世界的美好明天!

软件工程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企业和社会需求。本专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着眼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紧跟时代脉搏。学生将接触到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培养他们灵活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毕业生们将不仅仅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更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够胜任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项目经理等多种岗位。

专业实力


1.师资力量:学院教师队伍由高校教师和企业教师构成,是一支“双师”型队伍,其中有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四级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5人,是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学院坚持学校“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教育教学。

2.教学平台:2023年3月2日学院与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培养协同创新基地”正式签约,成立了我校第一个联合州外大学的研究生协同创新基地。2022年3月中旬,第一批协同培养研究生已进入基地学习。

3.实践平台:为实现打造“两个高地”,即“生态人才培养高地”和“生态技术服务高地”这一宏伟目标。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企业权威标准+合作伙伴定制”,即订单式卓越班培养模式。订单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保障协议,确保毕业生薪资高于同地区、同类专业20%。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建立了“华为云鲲鹏产教融合基地”,让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用中学、学中用,创中学、学中创”

4.教科研成果:学院秉持着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理念,加强教师的科研、教研能力。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项目和横向项目共计100余项,科研经费近150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100余篇,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

5.学生竞赛:学院长期来一直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助力学生的培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蓝桥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二、三等奖、省级一、二等奖共200余项。培养了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专业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我校于2020年12月联合创办了“华为云鲲鹏中心”,旨在将华为的特色课程、一线工程师、先进实验室及管理理念融入教学。共建项目中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采用“边理论边企业实践”的形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与企业同步发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为企业储备优质人才。在最后一年,学生将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推荐就业。

专业规模:现有本专业在校生132人

专业排名:校级一流课程

就业率:近三年平均就业率高达94%

就业薪资情况: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相较其它专业较高,平均工资在7k,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可达10k,毕业五年后的月收入可达20k。

就业满意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一般较高,但也需要注意市场变化和进入工作后保持专业技能的持续学习更新。

就业领域:能在华为、中软国际及其联盟企业从事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等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互联网企业、金融行业、医疗健康行业和教育科技公司等就业。

就业方向:

1.软件工程师/开发工程师:负责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工作。可以根据所在公司或项目的需要,分为前端开发、后端开发、全栈开发等不同的岗位。

2.系统架构师: 负责设计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系统组件的选择、模块化设计、集成方案等,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3.数据分析师/工程师:负责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和可视化,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4.信息安全工程师: 负责设计、实施和维护软件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措施,保护系统免受攻击和漏洞威胁。

5.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专员: 负责软件项目的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协调各个团队成员,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6.软件测试工程师/质量保障工程师:负责软件系统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执行,确保软件质量和稳定性,发现和修复软件缺陷。

7.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为客户提供软件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困难。

8.界面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负责设计软件产品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优化用户交互和产品易用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9.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负责移动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和发布,包括iOS、Android、鸿蒙等平台的开发工作。

10.游戏开发工程师:负责电子游戏的设计、开发和优化工作,包括游戏引擎开发、游戏逻辑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11.教育科技工程师:负责教育软件和在线教育平台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推动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的发展。

12.金融科技工程师:负责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包括支付系统、金融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13.医疗健康科技工程师:负责医疗软件和医疗健康应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推动医疗健康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就业区域分布:一线城市与超大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杭州等超大型城市,因其庞大的经济体量、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创新资源;
新兴科技城市:武汉、西安、南京等城市近年来在计算机行业异军突起,成为新兴科技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如重庆、长沙、天津等,作为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学习内容


第一学期课程(列重点核心专业课程,非全部):《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
第二学期课程(列重点核心专业课程,非全部):《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第三学期课程(列重点核心专业课程,非全部):《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MySQL)》;
第四学期课程(列重点核心专业课程,非全部):《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技术(Python)》《微信应用App开发》;
举例本专业的精品课程/示范课程:《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MySQL)》《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技术》。

获得能力


1.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和程序设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包括但不限于Java、Python、C++等;
2.能够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合理的软件解决方案,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3.具备软件测试和质量保障的能力,能够进行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4.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项目,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协调团队成员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和客户进行沟通。
5.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6.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能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保持竞争力;
7.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提出新颖的软件解决方案和创意,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发展;
8.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等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软件工程问题。

专业教师队伍


自有教师:叶斌(教授)龙鸣(副教授)陈兴无(副教授)胡朝义(副教授)焦洁 谭新佳 刘张勋 周斌
企业教师:王杰 贾爱华 张远念 陈君兰 杨世顺

科技实力突出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项目和横向项目共计100余项,科研经费近150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100余篇,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

OBE教学理念


 学院建设“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产教融合基地”,本科生采取“2.5+0.5+1”的创新教学模式,校企实现“三双培养”(双师资、双课堂、双基地)与“人才就业服务生态链”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基础与实践并重,重技能提升的特色5R(真实。。。。。)课程体系。以“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产教融合基地”为依托,通过建档、教学、实训、测评、考核、实习、预就业、分类输送等环节,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紧缺的实战型、项目型应用人才。

名企协同育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验实训室:中软大数据实践基地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武汉光庭科技有限公司

近三年来学生参加“蓝桥杯”“天梯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先后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14项、国家优秀奖20项、省级一等奖30项、省级二等奖42项、省级三等奖54项。

国内高校合作:长江大学研究生生协同培养基地

国际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工作,立足学校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坚持“最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拓展海外院校,开展国际研学、国际留学和国际班项目,为学生搭建最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更多的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为广大学子升学和就业赋能。

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