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学院校园风光 招生网学校展示

专业概览

专业亮点:公务员培养的摇篮,教资、考研优势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文学+”的教学模式,大一、大二围绕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打牢专业根基,大三进行专业分流,根据学生“考公、考教、考研”发展需要,开设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等专业方向课,有力提升学生“上岸率”。扎实开展“一班一导师”制度,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机制。针对学生就业意向,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基地,提供优质实习岗位。

专业视频

  • 选考科目
  • 教学形式
  • 学制
  • 获得证书
  • 培养模式
  • 院系

就业及升学

  • 就业领域

  • 就业前景

升学成果

刘珺溢 | 2019年专科毕业2022年本科毕业
专升本考入湖北恩施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她说:有人说大学是人生的分水岭,也有人说一出生,人的“三六九等”就已经划分好了,但我坚信人生的“三六九等”是自己搏出来的。

课程设置

  • 核心课程
  • 特色课程

知识与技能

可获得的理论知识:

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学理论、写作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学科理论与知识,了解汉语言文学前沿研究成果;接受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掌握教育基础理论,熟悉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文献、典籍、资料,学习专业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阅读文献典籍。

可获得的实践技能:

较高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文学运用能力、文学写作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公务员招考应试能力及公务行政能力、持续的自我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师资力量

校级一流课程2门:《语言能力训练》《中国古代文学3》;

校级一流培育课程2门:《中国现当代文学1》《现代汉语1》;

校级思政课程4门:《中国古代文学史4》《中国古代文学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献学基础》;

省级项目:《乡村本土语言文化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民间音乐传承途径与高校课程思政的双向效应研究》等10余项;

《国学经典》《应用文写作》等教材10余部;

校级教研科研项目立项50余项;

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00余篇;

湖北恩施学院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播所。

田婉吟
讲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民族大学,担任《国学经典选》云教材副主编,发表论文四篇,作为指导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参与比赛获得奖项,荣获校级“最佳指导老师”荣誉称号,荣获“优秀党员”“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姚晓静
讲师

主编专著《汉日语言对比视角下的日语教学研究》;参编《国学经典》云教材;完成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外国文学》1试题库建设;主持《外国文学2》PBL多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项目;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云班课+B站视频”的英汉互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易海艳
讲师

主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课改校级重点项目;主编云教材《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综合技能运用》;参与《民俗与民间文学》教学改革校级项目;参与《语言能力训练》教学改革校级项目;参编云教材《新媒体导论》《汉字理论与应用》;参与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基于《语言能力训练》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发表论文“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研究”,参与校级科研课题《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恩施红土傩戏的文本流移及创变研究》。

杨倩
讲师

2024年主持编写云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持科研课题1项;参与云教材《国学经典》《汉字理论与研究》的编写;多次为湖北美术出版社选注、编写字帖;参与教研课题基于OBE理念的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横向课题《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恩施傩戏》编撰项目;主持“基于OBE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一流课程的建设”课题;参与科研课题《土家族地区纪录片的影像叙事——以探秘施南土司为例》。

杨淳予
讲师

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员,湖北恩施学院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播所常务副所长,湖北恩施学院校级刊物《大峡谷文学》顾问。主持《“新文科”视野下文学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一一以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为例》等校级课题多项;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民间音乐传途径与高校课程思政的双向效应研究》;参与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课题组《非遗文化传承路经研究——以恩施扬琴高校传承为例》;发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汉语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探究》等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荣获“教学改革创新奖”“优秀教师奖”“年度杰出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挑战杯”“华文杯”等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徐定辉
教授

教育部硕博论文盲评专家,恩施州人才招聘考官库专家,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出版学术著作《中国古代诗词审美文化论》《诗词探幽》,主编教材2部,在《湖北社会科学》《江汉论坛》《学术交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民作欣赏》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段涵
副教授

武汉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主编《新媒体导论》云教材1部;完成教研论文《协作、互通、共育——湖北恩施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1篇;申报主持2023年校级科研项目《后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新路径研究》1项;参与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和校级教研项目各1项。

张孝凤
副教授

主编教材《国学经典选》;在《长江丛刊》《短篇小说》《教育学文摘》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校级精彩课堂大赛一等奖;校级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三等奖;荣获“优秀党员”“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姜红梅
讲师

湖北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主讲=《中国古代文学3》《中国古代文学4》《语言能力训练》等课程。2025年第五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湖北恩施学院精彩课堂大赛一等奖,湖北恩施学院第二届课程思政说课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张默
讲师、中文系副主任

主讲《摄影艺术》《影视剪辑》。主持完成校级项目一项,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申报多项TBL、CBL、PBL校级项目。指导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奖项。

陈红娟
讲师

参与《国学经典》《汉字学简论》云教材编辑;主持厅级项目《乡村本土语言类人才的培育》;中日文化对比与语言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第一任主编;基于大学汉语言文化教育与传承发展分析当地教育实践与研究与教学研究。

杨扬
讲师

参与“百校联百县”乡村振兴项目;主持立项校级课题“地方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主持立项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乡村振兴项目;主持立项校级重点课题202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课题”特色优势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短视频协同课程实践教学”;发表论文《跨学科视角下优势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发表论文《短视频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分析》;出版发表学术专著云教材《民俗学大观》。

教学特色

OBE教学理念

课程设置上,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打造“文学+”的教学模式,围绕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分学期有机嵌入考公、考教、考研相关课程,并辅之“一班一导师”本科阶段全方位跟踪式学生职业发展保障机制,保证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过硬且就业能力突出;

课堂教学模式上,高效利用云班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极鼓励并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双课堂的高校衔接;

学生毕业实习上,针对学生就业意向提供高质量实习岗位,有效提升学生各项实践技能。

名企协同育人

中公教育产业学院

国际化培养项目

与剑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开展研学活动;

与韩国湖西大学、庆云大学、俄罗斯东北师范联合大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验实训条件

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

▪微格教室

▪普通话实训室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省内外中小学、企事业单位

竞赛获奖成果

1.获“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0余次,其他各级奖项若干;

2.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优秀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其他各类奖项若干;

3.获2021年互联网+比赛全国比赛铜奖1次;

4.获201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省三等奖多项;

5.获全国大学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各类奖项多项;

6.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0余次;

7.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

国际交流

我校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的培养,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积极拓展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全面开展国际研学、国际留学和国际班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北安普顿大学、悉尼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

明星学子

专业带头人

职业兴趣测试

【职业测评——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
如何精准、高效地找到

自己适合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
如何在适合的领域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扫码识别进入职业适应性测评页面

开启职业兴趣测评
全面了解自己,精准匹配个人特质
助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

我要报考

汉语言文学

x